荡漾青山绿水间——我市坚决扛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共筑美好和谐画卷 清晨的白龙湖雾气蒙蒙,偶见小舟泛于湖面,正应了那句“一叶扁舟清波去,人生忧愁至此无”; 回望嘉陵江,从晨曦到日暮,碧绿的江水缓缓流淌,这是滋养川陕甘渝多地的重要水源地; 郁郁葱葱的翠云廊,以挺拔千年的古柏享誉世界,是不可估量的历史财富,也是良好生态的有力佐证; ………… 近年来,我市切实增强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为总目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全市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广元”。 履职行权 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展示广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12月10日及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以“依法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为主题的广元市2024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 两天时间,市人大城环资委工作人员、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深入昭化区、苍溪县、剑阁县,仔细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亭子湖良好水体保护和《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广元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在水质情况好哦,莫得臭气熏天,都是碧波荡漾。”“看嘛,以前的臭水沟经过治理后,里面还有鱼儿游。”“水质好了,我们种庄稼都更有信心了。”……两天行程,人民群众的赞扬声不绝于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厚植生态本底,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牵头组织下,我市陆续出台《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广元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广元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多部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发挥了立法顾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每年专项听取生态环境状况及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督办,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河道排污、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河湖四乱问题。 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桥梁作用。2024年共办结涉及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议13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坚守职责 坚决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 多年前,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张家河因底泥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弱等原因形成了黑臭水体。我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后,张家河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通过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村民参与相结合、与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相结合、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3个类型措施开展治理工作。 治理完成后,实现了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村民抱怨“三不到”现象,确保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美丽村庄建设,打造了集种植、观光、休闲、垂钓、亲子体验等一体的农旅综合服务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如今,在张家河走一走、转一转却成了村民饭后消食、闲时散步的好去处,清清河水脚下过,鱼虾嬉戏激水花。 与之媲美的还有苍溪县文焕社区龙洞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龙洞沟为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治理前,因生活污水直排和农业种植污染造成水体黑臭,对嘉陵江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2023年龙洞沟被纳入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同样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其进行系统治理,极大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及农业面源污染。 “爷爷快看,那儿有个水车,你帮我照相呗!”“爷爷,这儿水好清哈,夏天的时候带我来捉鱼好吗?”……采访中,偶遇7岁的文文拉着爷爷在龙洞沟附近欢快地奔跑。 群众的笑容发自肺腑,也是我市持续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持续保持水质优良率100%的不竭动力。 为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我市还构建起毗邻地区环境保护多级联动协调机制,联合巡河护河,实现信息共享;开展流域生态调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有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有效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水质提档升类;完成80座小水电生态流量整改,23个管控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均达90%以上,切实保障生活、生产和河湖生态用水……
|